中日俳诗协会在东京成立
中日(互文)俳诗协会日前在东京成立
2月4日,时值立春,在日华人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学组织:中日(互文)俳诗协会在东京成立了。这个协会的成员们是一群爱好中日双语创作的人士,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岁数也差异很大。但他们对诗词、特别是三行微诗情有独钟。他们聚集在一起,追求一种全新的文学创作形式:中日互文575短诗即汉和575俳诗。它的定义是用中日各自的575音节来描述同一主题,中文继承唐诗宋词的传统,抒情夸张,按照汉俳的基本平仄韵律格式并适当放宽;日文注重融入俳句和川柳的季节性和跳动感,诙谐与时事。
中日文之间在诗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却为生活在中日之间、又通晓两种文字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空间。
中日(互文)俳诗协会有一个近两百人的微信群,两年来大家学习创作俳句、川柳和汉俳,切实感受到双语互文创作的魅力。这也是本协会得以成立的一大动力。
协会于当日推出了第一届理事会,由东京理科大学物理系教授赵新为任会长,诗人小草任常务副会长,作家华纯和防灾专家李鸥任副会长。
本协会将致力于学习推广这种新的文学创作形式,力求从中日之间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寻找这种不同带来的创作空间,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数量并吸引更多的同道者。因为这种互文俳诗并不是简单的俳句的汉译或者是汉俳的日译,它是用双语创作的新的文学作品,中文和日文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它首先是一首诗,要表达一个主题,其表达方式是两方面的。它的中文部分要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劲头,而日语部分则更重视含蓄与留白。所以,有些作品,从中日文的字面上看起来可能不太一致,但在它的骨子里,在文学表达层面上却是高度一致的,是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修辞方法来写诗,来刻画描述同一主题,而这种字面上的反差也正是汉和575俳诗的一大特点和魅力所在。
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的文化传承也是来自于中国。可是,我们又是长期生活在日本,这里的文化传统也渐渐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所以,创作汉和575俳诗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爱好中日文化的朋友们一起来努力,使这个新文学形式能够成长壮大,成为同时精通中日两种语言的人的一个新的共同爱好,并通过汉和575俳诗的创作,为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住在国搭起另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互相之间的理解贡献一份力量。
(中日俳诗协会图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