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心灵小语

僑言僑語専欄第二篇 《春天里,中国之美》读后感(名古屋记者)

引子:本报昨日发布《僑言僑語専欄》之后,在侨界反响热烈,不少侨团侨领以及侨胞朋友们积极转发,也有不少华侨朋友发表感言,更有华人教授题诗赞叹,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报昨日还上传了新华社《春天里/中国之美》的报道,美图美文图文并茂;名古屋记者阅读后感慨良多,遂做散文诗,浓缩儿时记忆的温馨与甜蜜……注:文尾附有新华社《春天里/中国之美》的链条,敬请参照。

这里面有儿时的你吗?
石磨边,
有赶着老驴推豆腐的我,
每当尝到第一口热腾腾的豆腐,
我脸上会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更何况,
豆腐做好了,
盼了一年的年就来了,
怎能不高兴呢!

爸爸的肩膀上,
有望着糖葫芦流口水的我。
我会说,
爸,
你看那位老爷爷啊,
扛着那么多糖葫芦该多累啊,
爸,
我已经长大了,
不乱花钱了,
你别给我买糖葫芦了。
然后,
爸会把我放下来,
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一毛钱,
给我买一大串糖葫芦,
我甜滋滋地吃着,
心里还有一点胜利者的得意。

 

这里面,
有你儿时吃过的东西吗?
冬天的早上,
妈妈常给我熬热腾腾的茶汤,
我泡着玉米面饼,
一通狼吞虎咽后,
背上书包奔向学堂。

那香喷喷的烧饼,
是妈妈牵挂我的心,
每次出远门前,
她会给我烙上一大摞,
说,
饿了就吃一个吧,
外面的饭再好,
也没有咱家的馍香。
我吃着妈妈的馍,
走进中学的大门,
又走出中学的大门。
走向大学的大门,
又走出大学的大门。
终于有一天,
包里装着妈妈的馍,
庄严地走出了,
悬挂着国徽的国门。

回乡的路上有你吗?
雪地里穿着布鞋的我,
脚冻伤了,
麻木了,
却毫不在意,
咯吱咯吱地,
往家的方向走,
回家后就脱掉鞋子上炕。

拥挤的车厢里,
我在过道上站站,蹲蹲,
被人挤着,踩着,
一天过去了,
一夜过去了,
终于到达了故乡的小站,
一出站,
就看见了,
赶着马车来接我的父母。
他们已经在寒风里,
等了好几天几个钟头了,
看见我,
都笑着上来,
把我拥到胸前。

(文:紅俊,2018,2,23夜 图片均取自新华网)

《春天里,中国之美》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I3NjcyNA==&mid=2649384946&idx=1&sn=79bd8f9ddd470f25313a55b59701214d&chksm=87f76369b080ea7f660710a5a82c81963ed37d658f9f989149a671f45bea60b2924f39416583&mpshare=1&scene=23&srcid=0223Q27wtB7yCbIsBwwXYPzC#rd

侨言侨语征稿启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旅日留日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在日华侨华人已达百万人(包括已经归化日籍的华人)。这个群体中的侨胞,大都经历了迷茫,彷徨,挣扎,奋进,砥砺,成长,志业,齐家……岁月如梭,多年来离乡离家,他们中的每一位个体,都在一衣带水的邻国,演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元素,他们中每一位,都是一部“中华ドラマ”(故事),都有说不完的异国话题……

本报自2018年3月1日号起,新创一个专栏,叫做“侨言侨语”,目的是给旅日的群体提供一个平台,说“侨”话,讲“侨”事,用手机版广泛发布,同时用纸媒专栏刊出。

欢迎各界朋友参与,并在这个栏目里占一席自己的小板块,或作品,或评论,或思乡,或亲情,或日本观察,或你眼里的日本,或感言,或展示异国的自我,或怀旧,或经商的经历,或回乡的感觉,或异国身边事,看到的听到的品过的尝过的,悟到的,感叹的,感动的,感恩的,人间的,天地间的,艺术的,生活的,人文的,自然的……什么都可以……形式不限

专栏要求:短(100~500字以内),图文并荗,或风趣,或独到,或个性,或亮点,或与众不同,等等,……每年12月,点评其中精华,然后选出精华篇,参与新一轮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