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心灵小语侨声华人圈异国他乡・海外生活教育社会

妈妈,为什么同学说我不是日本人?为什么咱家和日本同学家不一样……?

温馨提示在日华人家长:抽些时间多关注你的孩子;用薪水和奖金买给孩子的礼品,或许能带给他(她)们一时的喜悦,而解决不了他(她)们因异文化的磨擦在内心深处、在幼小心灵滋生的苦楚、纠结与挣扎……

然而这一切的无奈与无助,都是我们做家长的为他(她)们设定的,作为家长,我们也许以为我们己经为他(她)做了很多;但我们完全不晓得,我们的孩子,在异国他乡成长的人生路上所遇到的心理无助与无奈,唯一做出的选择,就是:不说!

在报社做实习生的小H,受大阪府下某市教育委员会的委托,也在几所小学中学还有高中做兼职的“学習指導辅助”,用我们的话说,叫做学习辅导员,并非“课外辅导”,而是正常上课,不同于日本学校普通课程的是,这些被指導辅导的对象除了在日本长大的华人子弟之外,更多的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毋大都是我们华人圈里的同胞,比如留日学生,留校任教的老师及学者,在日本会社的就职者,会社的经营者,在日艺术家,投资者,生意人,厨艺人,日本人配偶,帰国者的第三代第四代等等。

做家长的也许会有疑问,学習指導辅导,是针对那些刚从中国来、日语还听不懂讲不好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跟不上课,所以校方需要另行安排辅导学习。可是在日本长大的孩子,本不存在什么语言障碍,怎么还需要辅导呢?

然而这样的为什么,偏偏就存在于日本的某些小学、中学和高中校园里,换句话说,不少华人家长也许不知道,你的孩子即使在日本生、在日本长,在课堂上,堂堂一个日本人姓名和国藉,无疑拿日本护照,而一旦在学习上在考分上在课堂上的言行甚至在个性上有异于其他的日本学生,还是会被列入“学習指導辅导”课的名单,当然普通的日本学生即使出现上述情况也不会分到这样针对“外国人学生的学習指導辅导”班,对此,不必去找校长个别相谈,因为校方深深地知道该位学生骨子里的背景。

辅导班,由普通日本藉教員授课,做“学習指導辅助”的人把教員的授课内容准确无疑地、用辅导对象百分之百能听懂的语言转达给他(她)们,这就是做“学習指導辅助”的职责。

简单地说,日本教員教什么就翻译什么,时间到了,下課,日本教員走了,学習指導辅助的人也就该下班了。

然而,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对於那些从中国来的孩子们来说,他(她)们突然在想不到的場合和空间里遇到了久违的、父母以外、可以倾诉的“大人”,便会自然流露出那么一点点宽慰。所谓倾诉,其实,多数孩子依然选择“不说”,但他们的潜意识里却时常提醒他们,这一刻,可以不必藏着掖着,可以通过表情表露什么,比如:凝重的眼神,再比如:不属于这个年龄应有的心事,等等。也许,是辅导員一把甜美的普通话声音,唤起这些孩子遥远的乡愁记忆,总之,在辅导班上,他们脸上写着不轻松不快乐。而且,他们恪守,这些苦闷绝不向爸爸妈妈说。

更有孩子,在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大大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不是日本人!”他们知道,即使回家问爸妈,也终究得不到答案的。

这样的疑团,在家长眼里,也许只是一个青纱帐,随着来日时间的延长,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的;然而在孩子的内心,却是一堵厚厚的墙,障着他们在异国他乡前行的人生。看到这一面,我们大人心里怎能没有丝丝的心痛?!自然会联想到,小小年纪,是谁让他们有如此疑重的眼神!?当看到他们脸上少了一些笑貌,内心,多出一些迷茫,我们大人,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才能让稚气的笑脸重新回到他们本就可爱的面孔上?

莫要小看孩子们内心深藏着的每一个疑团,至少,“为什么”纠结的背影提示我们,一切,都是我们给他们造成的。

再次提醒在日华人家长,在忙碌的日子里,在下班之余,在假日,除了带孩子去吃去玩去买之外,多关注孩子的表情和眼神。在他乡异国,即使他们仍恪守有心事“绝不向爸妈述说”的原则,但关注他们的心事并时常与孩子沟通,至少多了解白天在学校都接触了哪些人和事,发生了些什么,先有语言沟通,久而久之方可化解他们小小的心结里、深深埋藏着的大大的为什么。

从前我们小时候,流行《十万个为什么》,那是少年科普读物,属于文学更类属於科学;如今,我们不但自己远走他乡连孩子也带上,孩子一来,家长认为万事大吉,心头之患全都解决,然而一切就绪之后却发生了这个为什么?虽然他们的为什么才有一个,但足以让我们大人和他们两代人不负重荷,仅一个为什么,一语道出孩子们“不入流”的寂莫与边沿情结!仅此,就告诉我们,命里注定在教育下一代上,我们不可轻易选择轻松,毕竟,他们当下的成长环境与他们背井离乡之前己全然不同。

不要庆幸把孩子带到日本上学没什么压力没什么作业不像国内的家长为了孩子没完没了的功课操碎了心。相反,应时刻自我提醒的是,我们的孩子远离了那些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功课作业然而倒头来,他们却是不开心的。

如何才能把他们的一个异国他乡的纠结、引向我们那个时代的十万个为什么(科普),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动动脑筋了。

(原创作品选2016年8月中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