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本月话题芸術随筆-雑文

令和元年下半期本报与京都一般社团法人中国京都书画院联手开设<聊聊艺术那点事…>专栏

编者按:本报副刊版自令和元年下半期起,新开设<旅日画家随笔专栏>。专栏题目的命名为<聊聊艺术那点事……>,由京都一般社团法人中国京都书画院统一征稿审核之后,在本报副刊版刊出。目前按照期号顺序约稿的艺术家已有20余名。该专栏均属原创,其风格自由、文笔流畅、不拘形式、写意随心、洋洋洒洒、娓娓道来、短小精悍、思路敏捷、凝练舒展、很有看点,敬请关注,并欢迎更多的旅日艺术家参与其中。

在本期总期号的751副刊专栏里已刊出了该专栏领军人物陈茗屋先生和谢春林先生的专栏约稿,接下来还将陆续刊出的艺术家的原创作品,他们是:陈允陆,黄欣、牛子华,傅巍,叶卫阳,宋茜,白雪梅,杨海峰,何玲青,刘伟,周逸鹤,方子平,包日全,石永峰,黄欣,唐志英,吴小平,刘一鹏,朱杰……美篇多多,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

以下是7月15号的艺术家专栏作品在此刊出率先上传,以满足广大读者的“先睹为快”。

专栏之一:陈茗屋先生的作品《一个被人遗忘的名画家—张书旂》,全文如下:

在我国近代绘画史上,有一位杰出的花鸟画家,他和徐悲鸿一样,同为民国中央大学的部颁教授,旧时代赫赫有名的张书旂。
可惜的是,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漫长岁月中,甚至连美术院校的中国画学生,都几乎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最为让人难忘的,是他在一九四一年前后,画过一幅高一米半宽三米半的大画。上部是橄榄树,下面是杜鹃花,中间一百只鸽子。这幅巨画是应国民政府委托,作为国礼祝贺罗斯福连任三次美国总统。蒋介石在画签上亲题“信义和平,庆祝罗大总统就职大典。蒋正中”。“罗大总统”称呼颇具我国传统特色。
大画易散,尤其是一百只鸽子,极难安排。张书旂毕竟是国画巨匠,对整体的把握能力极为坚实,像是一气呵成的。
这幅巨制,是挂进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现在,悬挂在罗斯福图书馆。前几年,中国有关方将此画借回国内,在重庆和杭州展览。我曾特地去杭州观摩,受到极大的震撼。

这幅百鸽图,色彩和谐,形象生动,一派安详气氛。张书旂创作此画时,抗日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他是在重庆的地下室里完成的。他用鸽子象征和平,以橄榄枝象征幸福,展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光明前途。
据当时的美国大使回忆,张书旂曾说“我希望以一幅中国画来表现美国总统对国际政治的态度和立场……我在第一天内画了五十只鸽子,其后几天又画了四十七只,最后才添上三只,完成了百鸽图。中国那只毛羽洁白异常,翱翔而下,投身于鸽群的,自然是美国了”。当然,美国和罗斯福总统不负所望,为正义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张书旂不是国民党人,生活上颇有名士派的颓废。在中央大学任教时,常以“拳棋牌萧酒,天下无敌手”自嘲。
反法西斯胜利后,张氏移居美国。五十年代中期,病癌,卧床不起。他渴望回归新中国,终因当时中美关系紧张,又无邦交,无法如愿。一九五七年,才五十七岁,不幸逝于大洋彼岸。因为这段旅美经历,所以在国内长期得不到宣传。
毕加索画过闻名全球的和平鸽,那是在张书旂百鸽图十年以后的故事了。

专栏之二:谢春林先生的作品《克里姆顿的“接吻》,全文如下:

我永远不会忘记看到克里姆顿“接吻”这幅作品时感受到的震撼!
克里姆顿(1862-1918),提倡 “艺术要体现本身的自由”,提出要和保守艺术分裂,展开了“分离派”的艺术运动。他不断用艺术作品去探索生命宇宙、爱情和人生哲学,绘画风格华丽,对世界美术史有着很大的影响。
记得有一年克里姆顿的有史以来最大的绘画收藏展在日本神户博物馆举办,展览汇集了全世界著名博物馆收藏的克里姆顿的杰作。有些人或许对克里姆顿的名字不熟悉,但我相信,对他的代表作“接吻”一定不会陌生。令人遗憾的是神户大展中,唯一缺席的就是这幅“接吻”。据说,奥地利国家立法,为安全起见这幅国宝不能离境!人有的时候很奇怪,越是看不到的东西,越是想看!冲着这幅世纪之作,我特地飞去了维也纳,“接吻”作为最受青睐的镇国艺术瑰宝,吸引着全世界的观众前来瞻仰。

“接吻”的画面是180cm×180cm ,但为了显示其高贵,它独自占用了展厅的整一面墙!它是克里姆顿 1908 年的作品,画中心一对男女在接吻,似静穆中的一座纪念碑,体现了爱的严肃和永恒。姑娘半跪在开满了美丽野花的草坪上,双目紧闭,含羞、期待、不安、幸福的表情自然地流露在因紧张而显得苍白的脸上;拥着姑娘的男子,我们几乎只能看到他头顶部浓密的卷发,虽然看不到他的表情,也不需要显示他的表情,从他紧紧地抱着姑娘的头部,他的火热的嘴唇深深地印在了姑娘的右颊,初吻(我想一定是初吻吧)的幸福感带来的陶醉之情满溢于整个画面之内外,姑娘的手固执地压住了男子的右手:“就这样,别动,就这样,好幸福……”整个画面强烈的装饰手法和高超的写实表现力令一对情侣处于一个金碧辉煌的整体中,开拓了被后人尊称为“黄金样式”的板本。我在这幅的画面前瞻仰了好久,有评论家说,“接吻”的问世,使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世界中拥抱”的创意真正地进入了克里姆顿的绘画时代。伫立在这幅精彩绝伦的原作前,我受到强烈的感动,感动之外更多的是艺术带来的幸福!

(下期接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