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中日新报》受邀参加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

本报讯:7月9日,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在云南丽江召开。论坛以“大变局:让华媒声音更响亮”为主题,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海外华文新媒体代表、知名侨领和专家学者等近200位嘉宾与会,《中日新报》受邀参加。

此次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是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全球华文新媒体的盛会。全球华媒聚集一堂,共同庆祝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共同回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

本届论坛旨在为全球华文新媒体搭建平台,探讨交流大变局下的海外华文新媒体如何加快融合与变革,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阐释中国理念。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海外版总编辑中主旨演讲   邱利冉摄影报道

一心跟中国共产党走的民族:佤部落

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于7月10日在云南丽江闭幕后,参会的近百家海外华文媒体分别在丽江、普洱少数民族居住地进行了实地采访,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记者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少数民族对党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在普洱的西盟县,佤族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解放前这个民族有猎人头的习俗,他们的头领在北京见到毛主席后,主席嘱咐,猎人头是个坏习俗,要改一下,猎动物头也可以吗。从此佤族改掉了猎人头的习俗,改为猎牛头一直至今,他们是一个发自内心感谢党和政府的一个民族,把对党和祖国的热爱,用最朴实的汉字刻到自家的大门口,他们是从神秘的山川,从茶马古道走来,直过到现在文明的部落,淳朴的心音,欢乐的歌舞,古老的故事,幸福的生活让各国记者羡慕不已。

猎牛头习俗的佤民族

感谢党的文字刻在了家门口

国旗飘扬在村头

村委会

村民活动室

热情好客的佤妹与本报记者合影       邱利冉摄影报道

翁基古村落

惠民镇芒景村翁基古村落,坐落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一个典型的布朗族寨子,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9.4℃,年降雨量1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茂盛,林下古茶和天然林错落相伴相生,满目郁葱。共有89户334人。村民主要以茶叶为支柱产业,有茶园3133亩,实有采摘面积3053亩,其中古茶园面积900余亩。

近年来,翁基村民小组抓住普洱景迈山申遗、景迈普洱茶特色小镇打造、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第一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地点工程”、第二批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等特色工程的契机,立足古茶资源和布朗族文化,打好“古茶”牌,讲好普洱茶故事,做强做大茶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布朗族群众增收;加强古村落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翁基布朗族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翁基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筑牢民族团结根基。2011年翁基村民小组获得省级“中国少数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称号,2012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014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随着翁基群众对品牌意识的增强,为使翁基古茶走得更远,翁基群众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原则,积极组建农民茶业专业合作社3家,所有农户、村民都分别加入3家合作社;翁基每年古茶产量约15吨,生态茶产量约50吨,茶叶经济总收入500余万元,使翁基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目前,翁基已修缮民居62栋;建成民居体验馆和展示馆5栋,完整的古村落建筑充分展示了翁基布朗族群众生产、生活场景。

多年来的保护、传承、发展,使得翁基古寨保留了古朴的民族特色和布朗族风味,与翁基共生共存的千年古柏、古寺、风雨亭等,共同形成一个集休闲、度假、体验布朗族生活的好地方。翁基作为布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点和弘扬布朗族文化经典示范村,通过挖掘资源,打造精品旅游品牌,构建产业,现有土特产展示亭10个,民宿12家,家家有茶室,袅袅飘起的茶香静候着远方的客人。翁基周边居住着傣族、哈尼族等民族,特殊的区位和民族使这一地方的文化显现出鲜明的边疆特色和淳朴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年接待量约50000人次。同时,翁基古寨还吸引到各界媒体到此拍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电视连续剧《茶颂》、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均在翁基拍摄。

翁基系布朗族音译,“翁”是水的意思,“基”是居住地的意思。这个寨子因有的老人会看卦、算命被外面人称为看卦占卜人住的地方。

布朗族采茶姑娘与记者合影

拉祜族:真心爱你感天动地

中缅边境有这样一个民族——拉祜族,

拉祜族人有这样一个村庄——老达保,

村子里面有这样一个姑娘——李娜倮,

这位姑娘写了这样一首歌——真心爱你

也就是本文开头正在播放的这首歌。

《真心爱你》

李娜倮

多年来的爱,

恋不完的情,

如今你在远方,

情丝断了吗?

夕阳西沉时,

我千呼万唤你,

等我回忆等,

是夜幕茫茫深,

千万条的路,

我俩曾走过,

甜蜜的日子,

你是否记得,

除了一个你,

我不会再恋爱,

爱你一辈子,

我永远不后悔,

我的眼泪就像流水日夜为你流,

受伤的心很快要破碎,

我亲爱的不论你在哪里快回来,

你是我一生的依靠。

李娜倮近照

在中国云南普洱市澜沧县,出了县城一路南行,穿过葱郁的原始森林,穿过山间缭绕的雾气,普洱茶园愈渐增多,空气也越发的清爽起来。随着大片竹林映入眼帘,远远地听到了吉他弹奏的声音,欢快的歌声飘荡而来。那便是老达保村。

木头打桩、竹子撑梁、屋顶挂瓦的杆栏式吊脚楼,纵横交错的宽阔石板路,以及代表着拉祜族的芦笙相得益彰,构成了老达保村的主要风景。寨头翠竹树木郁郁葱葱,低处一望无际的田园里稻苗随风轻摇,稍高一些的地势上则种满了茶树和甘蔗。这也曾经是老达保的村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村口,拉祜村民们热情地捧着盛有满满清水的葫芦,招呼人们来洗手——这是对客人们的最高礼仪,意味着最美好的祝福。而拉祜族人们每逢大年初一,也要举行这样的“洗手礼”,寓意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村内,迎面走来的每个拉祜村民,无一不露着纯朴友善的笑脸,或腼腆或热情地跟你打着招呼,让人无比安心、舒心。

百灵鸟“真心爱你” 追回挚爱情郎

初见李娜倮时,她正身着拉祜族盛装站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的广场舞台上,以主持人的身份,用流利的普通话为整场演出串场。在热闹欢快的群舞中,她并未那么引人瞩目。

殊不知,这位姑娘就是被人称为拉祜族百灵鸟的李娜倮。当年,她带着拉祜族的姐妹们将一首《实在舍不得》唱到了中国CCTV《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当场唱得主持人董卿落泪,现场观众被感动得哭成一片。也让中国观众了解了云南深山中有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拉祜族。

娜倮生活的老达保距离澜沧县城约40公里,全寨119户,近500人,都是拉祜族。他们各个能歌善舞,“有腿的就会跳舞、有嘴的就会唱歌、有手的就会演奏”正是当地最真实写照。快乐音乐的氛围成为了像娜倮一样的每一位村民的“音乐原点”。此后,受父辈熏陶,她13岁时学会了吉他弹唱,16岁便会作词作曲。不过真正让她走上创作之路的,是一段传奇的情缘,也就是在这短时间,《真心爱你》这首歌被创作了出来。
聊起这件事,娜倮似乎又沉浸到当年的那段岁月里。从她有些湿润的眼眸中,我看不出她到底是回忆起伤心往事,还是沉浸于当年的感动。我所能知道的,只是她的这种表现带着少数民族特有的纯真和质朴。略微停顿后,娜倮告诉我,当年,她的男朋友张扎思因为一些事情提出与她分手后,伤心欲绝的她并未放弃这段真挚的感情,而是将她内心的爱恋与不舍写成了歌——《真心爱你》,日夜在广场上吟唱。歌曲悠扬动听,歌词婉转动人,传到了李娜倮挚爱情郎的耳边,更传到了他的心中。接下来的故事,就如人们所期盼的一样,两人最终再度牵手,步入幸福的婚姻。

如今,结婚18年,丈夫张扎思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娜倮写好的歌曲,第一个听众一定是丈夫,他们的幸福家庭也在村子里传为佳话。他们一起外出演出、一起辛勤劳作,在田间地头时常回荡着他们幸福的合唱……
拉祜族人的
快乐音乐与幸福生活

这一次的创作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娜倮的创作之路,在未来几年中,她前后写了40余首歌曲,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描写拉祜族当地的生活与少男少女的爱情。不仅如此,为传承拉祜文化,成立雅厄艺术团,娜倮任副团长,动员很多村民加入进来,发展到现在已超过200人。他们白天种田,晚上抽时间学习吉他、唱歌、跳舞。如今,上至七十老翁,下至求学幼子,全村80%村民都会弹奏吉他。娜倮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与认可,2012年,李娜倮当选为中国十八大代表。老达保的“快乐音乐”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虽然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甚至有些人连乐谱都不认识,但是凭着对音乐的热爱,老达保的拉祜族人们,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真心爱你》、《新年在一起》……自创的拉祜民歌已达到了300余首,唱响了大江南北,获得了“一把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的美誉。
村民的幸福还在继续,2013年6月,该村成立了普洱市第一家农民自发的演艺有限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在省、市、县宣传部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年10月,澜沧县老达保拉祜风情实景原生态歌舞正式开演,演员全部都是老达堡的群众。

从此,因为歌唱,全村富了起来。据介绍,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地演出730余场次,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实现演出收入384万元人民币(后同),群众分红25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800万元。要知道,没有公司以前,寨子里人均收入只有一两千元。公司成立之后,每年收入不断增加,2017年,村民的年平均收入已超过五千元。
如今,欢快的拉祜族人用《实在舍不得》的真情不断挽留着过往游客的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正如他们委婉朴实的歌声一样,老达保村民的生活与情感尽在这优美动听的曲调中逐渐升华。

海外华文媒体助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

2019年7月13日,来自世界五大洲的40余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集聚景迈山,开展海外华文媒体助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签名活动。华文媒体记者们在现场纷纷签名支持助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活动现场,记者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了千年古茶山的人文历史,拍下千年古茶林的迷人美景。云南各级领导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多年来为保护景迈山古茶林和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付出了许多心血和努力。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东南部,距普洱市中心城区237公里,距澜沧县城74公里,涉及15个传统村落,1556户6281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规划申报总面积177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面积7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据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2010年6月正式启动;2012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世界遗产中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同年,“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 GIAHS)保护试点;201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景迈山古茶林部分地区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集生物宝库、文化宝库、金山银库、生态和人文旅游宝库及艺术宝库于一身,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中日新报》记者助力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签字     邱利冉摄影报道

祝愿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