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筆-雑文

中国正史中所记载的各朝代疫情(连大唐都无一幸免)而今,公元2020年,有无可比性一目了然

中国上下几千年,瘟疫无数次,几乎所有朝代都无幸免;然而,承载祖祖辈辈的基因,遗传到今天的我们,无论肢体、血脉,还是骨骼、器官……都是健健康康的、充满活力的、精力充沛的、精气神积极向上的、蓬勃的、阳光的、一呼百应的、血浓于水的、代代相传的、生生不息的!

史上无不幸免的瘟疫(包括大唐),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正史”上记载的、比今天更肆虐的,都有哪些:

上古时期—-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1]。「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汉朝 —-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三国时期 —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魏晋南北朝 —-
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资治通鉴》)

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战乱频仍,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谯纵据四川,自称成都王。义熙二年(406年),刘裕派遣刘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义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队势如破竹,到达遂宁郡之黄虎,谯纵请求后秦姚兴出兵,姚兴遂派遣平西将军姚赏等率兵增援,黄虎之战中刘敬宣前进受阻,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队粮草啖尽,此时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一。
隋朝—-
开皇十年(590年),首都长安发生疾疫。 大业八年(612年),山东、河南大水,不久出现疾疫。山东地区灾情尤惨。
唐朝—-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有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吊道殣文》

宋朝----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大水,次年三月疫灾。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宋史·五行志》)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区大疫。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为元军占领,城内居民四处逃窜,「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

 辽、金、蒙古----
 金末年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汴京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死者继踵不绝。」当时汴京有城门12座,
每日各门送出死尸多达2千具。
 元朝----
至大元年(1308年)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皇庆二年(1313年)冬,京师大疫。(《元史·五行志》)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
 1344年,中国淮河流域爆发黑死病,河北商人再沿「丝路」将之传到印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同时期蒙古人西征时,
将染疫尸体用投石机投入城中,由此散布病毒至欧洲各处。造成1347年欧洲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谈》即是以
这场瘟疫为故事背景,描写浩劫下的人性。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大疫。

明朝—-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万历《山西通志》卷26记载,潞安「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瘟疫。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年(1637年)以后,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清朝—-

嘉庆二十五年(1820) 七月,桐乡大疫,太平大疫,青浦大疫。八月,乐清大疫,永嘉大瘟疫流行。冬,嘉兴 大疫(《清史稿》)。七月长乐县吐泻盛行,人死极多(李颖、王尊旺《清代福建瘟疫 述论》)。八月,乐清大疫,时患霍乱转筋之病,犯者顷刻死,哭泣之声,几遍里巷 (《乐清县志》)。八月,瑞安痧疫流染,朝发夕死,遭此厄者,十室七八,得生者十
之一二,啼哭之声,遍于里巷(洪守一《瓯乘拾遗》) 。疫疠大行,转筋霍乱证自此 始(《南汇县志》)。秋大疫,石浦尤甚,其症脚筋抽搐即死(《象山县志》)。秋大 疫,其病霍乱吐泻,脚筋顿缩,朝发夕毙(《慈溪县志》)。

上述历代瘟疫,或“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死者继踵不绝。」当时汴京有城门12座,每日各门送出死尸多达2千具。”……

或“「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

或「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或“敬宣部队粮草啖尽,此时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一。”

或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

或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有九之」……

或「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

或「崇祯十年(1637年)以后,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有九之,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八月,瑞安痧疫流染,朝发夕死,遭此厄者,十室七八,得生者十之一二,啼哭之声,遍于里巷……

后续:公元2020年↓

乙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然外狼亦动,垂涎而候,华夏覆背芒刺,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役!商客、名家、百姓、仁义者,邻邦献物捐资!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月余,疫除,终胜!

结论:大疫之中,大国担当,鼎力于大义凛然!还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我们坚信:中国必胜!续我华夏史册,再鼎万年!

 

(原创:大阪远芳;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和官宣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