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为何被誉为茶圣?中日茶流渊源及明治时代以后 茶文化对日本上流社会和平民的影响(多图)
盛唐的时代背景
中国人都知道,唐朝是古代中国少有的盛世,是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再不是单一的儒学主体,而是儒道释和谐相处的时代,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主人公陆羽,陆羽幼年托身佛门,深受佛家清明淡薄求俭思想的影响,正如他后来在《茶经》中说的一句话一样:“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也许,盛唐的浓妆脂粉也是需要淡如水的茶来中和一下的,唐朝有太多的豪情与壮丽,有李白的醉诗仙,有玉环“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回眸,有武媚娘的帝皇的威武,这是个不凡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承受的太多,是时候给茶一个理由,带给人们在这些喧嚣的日子里一份平和与静谧,这是道家的无为,是佛家的参透,也是后来禅道。
陆羽,字鸿渐,以著《茶经》闻名于世,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尊为茶圣,陆羽一生为人正直,鄙夷权贵,不慕财富,酷爱自然,生于安史之乱前后,唐朝当时儒道释并行,而在南方,则儒禅汇流。茶道是由茶衍生出来的一种精神内涵,在唐代,茶道可分为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和以陆羽为代表的茶艺茶道,以常伯熊为代表的风雅类茶道三种。
而茶道之于陆羽,就像是茶的物化与他的精神的统一,他一生嗜茶,爱茶,760年为避安史之乱,他隐居到浙江苕溪(今湖州),在江南,他结识不少隐逸之人,大多修为甚高,以及他后来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挚友,师僧释皎然,陆释二人可谓是忘年交,而皎然后来在陆羽创作《茶经》的过程中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陆羽在江南每日穿梭于自然之中,不仅在茶的调查和制作经验上有所得,更在平和的自然中发现了自我,也就是大众普遍认为的道家佛家最难的参透和悟。修剑之人的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而习茶之人的茶道大概也如此吧。茶道不仅在的陆羽在实践修行中,更在于当时的佛教禅宗的观念之中,当时那些修禅之人和文人墨客所崇尚的精神茶都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简言之,即陆羽一直推崇的俭。
《全唐诗》里有一首记载陆羽的《六羡歌》这样写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诗表现了陆羽的品质,也表达了中国古代万千文人的内心寄托。茶道因而兴盛,他所推崇的,也被后来的人们所接受,在儒道互补的时代,茶的俭无论是对于入世的儒家还是对于出世的道家来说都是被认可的,因而,至今,茶道仍流行于世。
中国茶礼东传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茶最初是由在唐留学的日本僧人传到日本的,在历史上,日本与中国可谓是有着一段段奇妙的历史,唐宋时期中国国力强大,文化发达,善于学习的日本人便时常派使团来中国学习,除了政治这些大的体制方面,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日常的饮食也有着极大的兴趣,两国不仅在饮食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在文化上当时也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当时佛家禅道思想将两国相连,因而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僧人前来求学的故事,极大的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茶也被带到了日本。
说到茶在日本的传播,就不得不提镰仓时代的神僧荣西,他的著作《吃茶养身记》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但茶在日本的传播与在中国不一样,它是自上而下的,最开始是贵族高僧们的奢侈品,后来才慢慢普及并走进平民的家中的。
“书院茶”不仅要求茶室要绝对的安静,而且也将空间缩小到一室之内,书院茶适合用来招待贵宾,挚友,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行为和品德的人,这种积极的精神追求与陆羽,与禅道佛学都是相通的。后来的茶学大师千利休秉行的茶道理念“和”,“敬”,“清”,“寂”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下来的。延续至今,这都是研究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内容。结语:
可以说陆羽对茶的总结和较为系统的论述,使得茶道形成和传播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不仅在中国,对于日本的茶文化也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原文出处:十二风华鉴)
参考文献:《茶经》《陆羽自传》《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明治后,日本用茶来作为外交的媒介和文化宣传工具
为了招待王子的访问,这家干货商店的高管咨询了松浦晃,要求他在商店里设计一个茶屋。松浦晃同意了这个要求,在商店三楼的一个小屋顶花园中设计了一个茶屋。小屋的名字叫库楚安(空中小屋)。松浦晃还为茶馆提供了必要的茶具,除了水壶和火盆外,所有这些都是在他的监督下新制的。
参观的那天,王子和他的团队被带到了商店三楼的屋顶花园。在花园里,有一个小茶屋,里面有一个女人坐在那里表演倒茶艺术。亚瑟王子的一个政党成员雷德斯代尔勋爵位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在旅行中看到的内容:
“在商店内的一个小院子里,两个隔间里建了一个小茶馆,坐着查诺尤教授,其中一个人在表演茶道艺术,这是旧日本最复杂的娱乐活动。看到她用手工展现奥秘的方式真是一种享受。她多么优雅地移动了!她那只漂亮的小手多么精巧地处理了倒茶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将水倒在粉状的叶子上,用竹签搅拌混合物,这种竹签必须来自奈良,盖住杯子,最后扶住杯子,并将杯子交给贵宾,茶道规定了每一个动作。不要让手指随便指指点点,不要弄皱衣服。一定不要着急,茶水中不能有任何沉淀物出现,微笑的外表一定不能让人觉得轻浮。这一切都是温柔而优雅的,而且非常非常庄重。小房子是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每个人一次只能代替她在隔间中的位置。但是这种仪式是完整而绝对完美的,因为这位女士是艺术的情妇。”
自明治时代初期以来,茶道便成为了一个展示场所,向来京都和其它地方的外国游客和国内游客提供茶碗。到了20世纪中期,茶道似乎已经获得了地方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执行的一大看点,代表日本的文化遗产的一个方面。茶道在这个意义上并不包括社会活动的元素,在一间茶室就是收集用于粉状碗的绿茶。
在明治后半叶,茶汤成为新贵族的光顾对象。茶汤是东京精英社会圈子中积极实践的文化习俗之一,而茶汤的网络超越了国籍和性别。茶道不仅提供了社交空间,而且还充当了公共外交的媒介。1906年,康诺特王储的亚瑟王参观了三井干货商店,这有效地证明了茶道有时起到了向外国游客展示日本及其物质文化的作用。在1890年代末,由于来自不同背景和民族的许多精英的参与,茶道逐渐且坚定地在社会精英圈子中稳固了自己在东京的地位。这个圈子的成员不仅限于国内男性精英,还包括许多外国人和妇女,他们公开参加并主持了很多茶会。此外,一些现代茶鉴赏家通过大众出版物宣传了与茶有关的活动。
因此,明治时代末期,有必要同时向女性和普通公众同时开放茶道,男性精英试图利用茶道促进社会进步,并保持甚至增强其排他性。因此,茶道成为一个引起公众关注的主题。尽管早在近代日本茶汤就已经由男性精英从业者垄断,但到明治时代末期,茶汤的顾客已超出了以前的范围。(原文出处:待穗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