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史话歴史-文化

在日本,茶不仅是用来喝的,明治以后,茶事,在外交上扮演了大使形象……

为了招待王子的访问,这家干货商店的高管咨询了松浦晃,要求他在商店里设计一个茶屋。松浦晃同意了这个要求,在商店三楼的一个小屋顶花园中设计了一个茶屋。小屋的名字叫库楚安(空中小屋)。松浦晃还为茶馆提供了必要的茶具,除了水壶和火盆外,所有这些都是在他亲自监督下新制的。
参观的那天,王子和他的团队被带到了商店三楼的屋顶花园。在花园里,有一个小茶屋,里面有一个女人坐在那里表演倒茶艺术。亚瑟王子的一个政党成员雷德斯代尔勋爵位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在旅行中看到的内容: “在商店内的一个小院子里,两个隔间里建了一个小茶馆,坐着查诺尤教授,其中一个人在表演茶道艺术,这是旧日本最复杂的娱乐活动。看到她用手工展现奥秘的方式真是一种享受。她多么优雅地移动了!她那只漂亮的小手多么精巧地处理了倒茶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将水倒在粉状的叶子上,用竹签搅拌混合物,这种竹签必须来自奈良,盖住杯子,最后扶住杯子,并将杯子交给贵宾,茶道规定了每一个动作。不要让手指随便指指点点,不要弄皱衣服。一定不要着急,茶水中不能有任何沉淀物出现,微笑的外表一定不能让人觉得轻浮。这一切都是温柔而优雅的,而且非常非常庄重。小房子是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每个人一次只能代替她在隔间中的位置。但是这种仪式是完整而绝对完美的,因为这位女士是艺术的情妇。”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王子和团队成员似乎没有喝茶或坐在这间小房子里。除了在商店中看到的东西外,雷德斯代尔勋爵还写了关于茶汤的广泛历史记载,他曾从罗勒·霍尔·张伯伦的《日本事物》中学习过。但是,雷德斯代尔勋爵的日记阐明了优雅,精致和超凡脱俗之间的联系,其程度超过了张伯伦的作品。
自明治时代初期以来,茶道便成为了一个展示场所,向来京都和其它地方的外国游客和国内游客提供茶碗。到了20世纪中期,茶道似乎已经获得了地方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执行的一大看点,代表日本的文化遗产的一个方面。茶道在这个意义上并不包括社会活动的元素,在一间茶室就是收集用于粉状碗的绿茶。
无论有无聚会,茶道仍然对三井集团有用。即使最初是为了招待康诺特王储的亚瑟而建造的,三越干货商店和三井都充分利用了茶棚。此后,茶道成为在商店的外国高级宾客面前表演的常规内容。 到了二十世纪初,茶道作为新贵族的赞助对象和公共外交的媒介,东京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而在世界博览会和国际展览会等国际活动中,在公共外交中使用细麻友茶。
在明治后半叶,茶汤成为新贵族的光顾对象。茶汤是东京精英社会圈子中积极实践的文化习俗之一,而茶汤的网络超越了国籍和性别。茶道不仅提供了社交空间,而且还充当了公共外交的媒介。 1906年,康诺特王储的亚瑟王参观了三井干货商店,这有效地证明了茶道有时起到了向外国游客展示日本及其物质文化的作用。在1890年代末,由于来自不同背景和民族的许多精英的参与,茶道逐渐且坚定地在社会精英圈子中稳固了自己在东京的地位。 这个圈子的成员不仅限于国内男性精英,还包括许多外国人和妇女,他们公开参加并主持了很多茶会。此外,一些现代茶鉴赏家通过大众出版物宣传了与茶有关的活动。
因此,明治时代末期,有必要同时向女性和普通公众同时开放茶道,男性精英试图利用茶道促进社会进步,并保持甚至增强其排他性。因此,茶道成为一个引起公众关注的主题。尽管早在近代日本茶汤就已经由男性精英从业者垄断,但到明治时代末期,茶汤的顾客已远远超出了从前的范围。 在日本,茶不仅是用来喝的,明治以后,茶事,是外交上最为典型的形象大使。是的,在沟通方面,茶道几乎不需要语言,靠的是:仪式感……其实,所有曼妙都不需要语言。你可以想象,《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旗袍……整场电影下来,她几乎没说几句话,然而,票房的屏息凝神、一口气看完,靠的就是:无言。 “茶道”一词早在中国唐代就出现了,在《封氏闻见记》中这样写道:“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而宦官刘贞亮也曾在饮茶十德中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日本茶道提出四谛:“和(主客和气和谐)敬(相互尊重有礼有节)清(赶紧整洁)、寂(庄重寂静)”,流传至今一直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