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杂文社会万花筒

贫困孤独,“冰河期世代”暴露出来的“日本雷区”

什么叫“冰河期世代”?
日本某《マーケティング》(市场雑誌)編集長、三菱総合研究所资深社会问题研究专家表示:“在日本,“1975 ~ 1985年出生的群体被称谓“冰河期世代”,近年来,这一世代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越发非常引人注目。”
当人们还都在密切关注恶性事件后续报道的时候,作为专家学者,他们已经开始深入挖掘这一世代的课题、以及给社会带来的问题点了。
在7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一开头,“冰河期世代”的执笔者就单刀直入地讯问:最近发生的枪击凶案及其他凶杀案,是否有着社会共同点?

报告指出:这一世代,他们的共同点是,“虽然出身于中产阶层,但走向社会之后因自身并非是正规雇用(职员),职场不稳定、生活不安定。”
报告说:近年来,冰河期世代的重大事件接连发生,父母是中产阶级,但子女却不能成为“中流阶层”,过去可以成为中流阶层的人却从中流阶层层层跌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事件令人震惊,包括7月发生的安倍前首相被杀事件也是如此,凶手的父亲毕业于京都大学,母亲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从学历来看,可以说是中上阶层的家庭。他本人上的是奈良县的重点高中,成绩也不错,所以很有可能考上有名的大学,和父母一样组成一个中产家庭。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到他这辈维持中产阶级已经称为不可能。报告还引述了另外几起重大案件,从年龄和地域以及诸多方面,列举了冰河期世代案件的相似性和同龄性,并分析了失落的30年,剥落之后的社会结构与自我认知的纠结。其成长环境都是在中产阶级家庭长大的,从小衣食无忧,健康可爱,且多是温馨和睦家庭背景;然而,一旦走向社会,这个群体,怎么就产生出“诸多层面的冰河期”?甚至一转眼,沦为冰河期的世代?迷失的一代?不婚不孕的一代?几近拒绝沟通的一代?

报告指出:冰河期世代这个群体,共有的直面问题是:遇事或遇到困难时没有可以商量的人、更没有可以倾诉衷肠的地方。
早在在明治、大正、昭和时代,日本传统的地域文化是:有困难时可以轻松找邻居商量,而“冰河期世代”居民之间互相帮助的社区性极为孱弱,即使有烦恼也只能孤自解决。当然,这不仅仅是新兴住宅区的问题,而是整个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换句话说,整个日本脱离了传统地域的共同体,成为新兴存在的个体区。
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人口增加的地区,日本一下子成为中产阶级的郊外住宅区激增;但泡沫经济破灭后在失去的30年间,可以说是中流社会(中产阶级)的镀金剥落的地区。在这个地区,父母可以从庶民上升到中产阶级的家庭屡见不鲜,而子女,却经常从中流(中产)跌落到“下流社会”(低收入或零收入群体),这在接下来进行的详细验证正可以彰显出来。

比如,严重的“孤独”问题,正向失去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的年轻一代袭来,想想这些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就会发现,近30年来,在日本“断绝联系”的人在年轻一代中迅速膨胀。在过去,人们会被家人、社区、学校、公司等毫无意愿地联系和捆绑在一起;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与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群体都没有任何瓜葛。特别是不结婚的人、还有非正式员工的增加,助长了社会的孤独感。

三菱综合研究所的“生活者市场预测系统”2021年调查显示,冰河期世代男性,35~39岁的单身家庭中,感到孤独的人占35%,有夫妻的家庭中只有9%,夫妻和孩子的家庭中有16%,差距很大。
从配偶关系来看,35~39岁未婚人群中,感到孤独的人占29%,已婚人群占12%,离异人群占39%,已婚人群与未婚、离异人群的差距非常大。40 ~ 44岁未婚者占29%,已婚者占13%,离婚者占37%。
从年收入来看,35~39岁不满年收200万日元的人群中,感到孤独的人占28%,600~800万日元的人群占16%。
从就业形态来看,35~39岁的正式雇佣者中感到孤独的人占19%,公务员占13%,而派遣员工占50%,小时工和临时工占28%,委托和合同就职者占25%。
另外,从对与家人沟通的满意度来看,40~44岁“不满意”的人中,感到孤独的人占53%,与“满意”的人的10%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结婚,对于消除孤独感,无疑然然十分奏效。
报告指出:综上所述,假如结婚后夫妻和谐、家庭和睦,孤独感当然就会减少;反之,孤独反而会增加。而且,为了结婚,男性必须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稳定年收入。因此,对于不是这样的男性来说,只能增加孤独感。虽说性格好,人品好,但如果不满足以上种种条件,在日本,就算成为恋人也很难走进婚姻。
报告说,“在其他方面,比如教育,当务之急是减轻学费等经济支援政策,和重振社区作为行政部门,在老龄化方面,不能只把孤独的问题视为独居老人的问题,还应该把目光转向进入中年的冰河期一代,甚至是作为将来中年预备军的年轻一代,制定减轻孤独的横向政策。如果把增强防卫费的预算用于教育,让有学习欲望和能力的年轻人、以低廉的价格接受相应的教育,是确保稳定收入的必要条件。
报告还说,一个人到了40岁左右,放弃所有希望和梦想,无法结婚、无法营造幸福的条件,在现实中越来越孤立,找不到融入自己的趋向和所在,“下游化”的国民,在对政治的关注度中,会变得越来越软弱无力。久而久之,不一定等到高年龄才一定会出问题,而且,不一定是自身(身体)出问题、就是精神上出问题,日本如果任其这样下去,那么日本人心中的贫富差距,就会进一步扩大,分裂就会加剧,国力就会下降。

※详细报道欢迎阅读本报8月1日号2版

(译者: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