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果蔬:收获机遇
摘 要/Abstract
近期,《潮涌之江:中国发展看“浙”里》中英文版图书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ZICC)与外文出版社联合推出《解码中国》系列报道,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Recently,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editions of the book China’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 the Zhejiang Experience were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Zhejia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 (ZICC) and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will jointly launch a series of reports titled Decode China, and select some excerpts of the book for readers.
1971年,金立申先生出生在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小镇——庵东镇。这里北濒杭州湾,与上海市金山区隔海相眺,如今是宁波前湾新区的一部分。他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大,祖上以务农为生。
以前,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棉花和蔬菜。棉花是季节性作物,而蔬菜也很难卖到村外去。一年到头,所余不多。金先生说那时候自己家条件“一般”。
初中毕业后,金先生成为一名渔民,在杭州湾捕捞小海鲜。那时村民们开始种植大豆和辣椒,但销路仍然不好。金先生开始前往建德,以物物交换的方式将大豆卖给当地一家豆腐厂。最初他只是想出去寻找机会帮助自己的乡亲,但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思考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图为阿立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立申。
到20世纪90年代末,金先生逐渐显示出自己的经营能力。
那时还没有公交车,他就用大筐把约1000斤的葡萄运到主路边,等待搭乘第一辆路过的车进城。车开往哪里,他就去哪里,有可能是杭州、宁波,甚至是上海。
慢慢地,他作为中间人的名声越来越大。
2023年,大卫赴宁波前湾新区阿立果蔬专业合作社采访。
那时,金先生发现了一个品质更优良的葡萄新品种——巨峰。然而,要推广这个新品种困难重重。物流问题仍然存在,当时从镇里到上海需要10小时车程,这个距离对卖家和买家来说都太远。哪怕是相对较近的宁波市区、杭州和温州,交通也算不上很便利。
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改变了这个局面。
我认为基础设施是走向繁荣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是一个真实范例。有了这座桥,庵东农民去上海的时间从10小时缩短到2小时,同时他们所能触及的潜在市场也更大了。由于经济日益繁荣和物流不断改善,杭州湾南岸地区对北方的产品和货物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2023年,大卫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建造过程。
2010年,金先生和另外四人创办了自己的合作社,开始和更有实力的采购商合作。
虽然合作社的主业是葡萄种植,但一直以来蔬菜种植作为副业也收益颇丰,那些不适合种葡萄的土地得以利用起来。其海外市场已拓展到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金先生在接下来三到五年的目标是,确保蔬菜质量,巩固合作社作为稳定供应商的声誉。
他表示,庵东镇农民的成功源于认识自身的优势,并及时抓住了机遇。
节选自外文出版社《潮涌之江:中国发展看“浙”里》
作者:大卫·弗格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