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ンテンツへスキップ

为迎接第十六个联合国国际中文日,当地时间4月18日,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以“谷雨谣·诗映春深”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品读会。

师生齐聚一堂,溯源汉字文化,品读唐诗经典,对话俳句意境,在谷雨时节共赴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春日诗会,吸引了二十余名中文学习者及中国文化爱好者热情参与。

活动伊始,孔子学院教师以“仓颉造字,天雨粟”的传说为切入点,讲解了国际中文日设于谷雨节气的缘由,并从汉字起源与农耕文明的联系,阐释“纪念文字始祖仓颉”与“春雨润物、文明传承”的双重文化寓意,引发在场日本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诗歌品读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杜甫的《春夜喜雨》和《绝句》两首唐诗,通过中日双语朗诵、诗句解析与意境讨论,引导学生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哲思,以及“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春日画境。
唐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意”的美学特质,激发了学生对春季自然风物的中日对比讨论。互动环节更是高潮迭起。多位日本学生现场朗诵松尾芭蕉、与谢芜村等俳句大师笔下的春日名篇,并尝试用中文解析“季语”与唐诗意象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
高级班学员福富健夫先生特地带来其40多年前的高中语文课本,展示收录《论语》等中国古典作品的日译版本,并分享了学生时代学习汉文训读的宝贵记忆。本次诗歌品读会通过文本细读与中日互译比较,不仅展现了中文的韵律美,也搭建起两国诗歌艺术交流的桥梁,深化了文化理解与语言学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