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系天山夢 萬里心牽跨海情—-由大阪万博中国馆新疆活动周牵系的天山山脉的故事
创作者:涂善祥 (2025年7月18日写于名古屋)
清晨讀到大阪「中日新報」孫莉總編轉發的大阪世博會中國館由中國貿促會編輯的「新疆活動周」採訪關於小島康譽先生的報道專輯,字裡行間的熟悉感瞬間漫上心頭。這位84歲的老人,用三十餘年的光陰,在中日兩國之間、在新疆的土地上,架起了一座以善意與熱愛為基石的橋梁,每一塊磚石都鐫刻著溫暖的故事。
初識小島先生,便為他對新疆的深情所動容。從名古屋的鶴龜寶石公司到新疆的千佛洞,他看到文物受損時的痛心,化作跨越國界的行動一一在日本募集善款助力修復,讓千年文明的光芒得以延續。更難忘他與日本友人共同建起的五六所希望小學,那些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在戈壁綠洲間亮起的燈光,不僅是知識的燈塔,更是中日民間情誼的見證。我曾有幸參與巴音布魯克希望小學的援建,至今記得我和小島先生及日本訪中團的朋友們來到這裡時,風中飄著的不僅是塵土,還有孩子們對未來的期待。出租車司機那句“我的妹妹拿過您的獎學金,今天不必交車費,"是最樸素的禮贊。比起宏大的敘事,這樣的瞬間更顯真摯——善意從不會被遺忘,它會像蒲公英的種子,落在陌生人的生命里,悄悄發芽。而小島先生設立的國際貢獻獎第一號,對我來說,更是生命中珍貴的饋贈。因他的引薦,我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與日本友人同行,和新疆的音樂家共赴一場中日文化交流音樂會。
馬頭琴與三味線的和鳴,冬不拉與琵琶的交融,至今仍在耳畔回響,那是文化碰撞出的最美妙的旋律。緣分總在不經意間生長。因小島先生的牽線,我結識了著名作曲家努斯萊提•瓦吉丁先生,那些專為我創作的琵琶曲,每一個音符都流淌著新疆的風情,無論在何處演出,都是最受聽眾歡迎的曲目。
這些年,看著小島先生即便步入高齡,仍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的為新疆大學生發放獎學金,為守護傳統文化的人頒發“小島康譽文化獎”,才懂得何為”老當益壯”—-那是對一份事業的執著,對一片土地的牽掛,更是對”善意”二字最生動的註解。
有人說,跨國的情誼需要宏大的敘事,可小島先生用行動告訴我們:善意從不在遠方,而在修復一堵壁畫的細心、建起一間教室的堅定、遞出一份獎學金的溫暖里。他讓我們看見,個體的力量或許微小,卻能在歲月里累積成山,在人心間鋪就成路。
此刻,望著窗外的晨光,忽然覺得,像小島先生這樣的人,本身就是一座移動的橋梁。願這座橋永遠堅固,願這份跨越山海的熱愛與善意,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更願這位可敬的老人,如天山的青松般,常青長壽,繼續見證他用愛澆灌的土地,綻放出更絢爛的花。
贊小島康譽先生
八十高齡志未休,卅年情系塞疆秋。
佛洞重光凝善舉,學宮新立解民憂。
車行不納緣恩報,樂起同吟跨海游。
一片丹心昭日月,豐碑自在萬人喉。
附中文译文:中国文化使者 善祥先生的魅力
我與善祥君最初見面是在平成元年(1989年),初次見面就被他親和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琵琶技藝所着迷,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保持着像家族一樣的關係。因為參加奈良薬師寺「玄奘三蔵院」落慶法要的奉納演奏之緣,受到了故高田好胤師(時任藥师寺住持)安田暎胤師(繼任藥師寺住持、現長老)的熱情支持和寵愛,並給他介紹各種演奏活動,亦是他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
善祥君第一次來到新疆公演之際,我特地將他推薦介紹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在烏魯木齊人民大劇院的音樂會,獲得巨大的成功,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在新疆的巴音布魯克的小鎮建設中日友好希望小学校之際,他又熱情捐贈建校資金、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立50周年的慶典大會上,他被精彩的賽馬和賽駱駝所感動,創作了《巴音郭楞的節日~賽馬》,成為了他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和上海世界博覽會上的演出,博得了觀眾全體起立鼓掌和喝采,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新疆代表團訪日之際,他演奏的「天山之春」等樂曲受到來訪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鉄木尓・達瓦買提閣下和賓客們熱烈歡迎!能在異國之地聽到家鄉的音樂,大家都感動的熱淚盈眶!他在世界各国的公演同樣博得人們的好評。
他在日本全国各地演出,不僅限于大舞台,少數的集會同樣根據聽眾的年齡層,總是輕快巧妙的將音樂介紹給大家,通過音樂促進了日中間的相互理解,我在中國也一直做着促進中國與日本相互理解的工作。可以說我們是「公共外交國際貢獻的同志」,祝願善祥君今後繼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