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外国弄潮儿讲述“我的上合故事” 这里为何被称为“国际公共产品”
青青之岛,亲亲上合。
七月的青岛,又一次迎来了上合组织国家的 重要客人。这一次,客人们是来参加上海合作组 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
2018 年的青岛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 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 – 上合组织地方经 贸合作示范区 , 这才有了后来上合示范区的落地建 设、加快发展。
上合示范区是带着重大使命诞生的——在青 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 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 流等领域合作。
如今,这方热土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大 众日报记者走进上合示范区,遇到了三位外国弄 潮儿,他们身份各异,却都有着自己的“上合故事”。
乌兹别克斯坦小伙赛义德:这个经 贸综服平台“有东西”
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名叫 Said Bobur(音译: 赛义德·巴布尔),30 岁,乌兹别克斯坦人,自称“老 青岛”。
为啥?
因为从在青岛理工大学读书算起,他已在这 里生活了 11 年。5 年前,还是学生的赛义德认识 了一位日照姑娘。两人一见钟情,6 个月便闪婚。
2021 年 10 月,赛义德来到上合示范区工作, 负责翻译。第一次踏进这个地方,他就被眼前景 象震撼了: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同事们 个个干劲十足,自己也跟着兴奋起来。
时间来到 2022 年 11 月,中国 – 上海合作组 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这个服务平台的定位很牛:既是国内企业走 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大本营”,也是上合组织国 家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平台有三大功能—— 信息展示、功能应用、数据发布,还能通过网页、 手机 App 和线下服务中心三种方式,给贸易商、 物流公司、银行等提供服务。
别被它的名字难住了,其实这就是一个超级 实用的“工具”,得到了国家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
以前做跨境生意,流程复杂、环节众多,像 走迷宫一样容易卡住。有了这个平台,贸易、物流、 金融服务一站式搞定,痛点、卡点、堵点帮你“全扫清”。赛义德说,这个平台“有东西”。 深圳有家做太阳能板的企业,通过上合经贸 综服平台认识了乌兹别克斯坦一家能源公司。双 方聊得火热,前期沟通顺利,可到了付款环节, 问题却来了:第一次合作,谁也不放心谁,合同愣是签不下去。 赛义德和同事一看,这不行啊,赶紧给两家公司介绍了平台的跨境结算系统。
这一系统就像个“靠谱的中间人”,让双方都安心。流程是这样的:乌兹别克斯坦公司先把 预付款打到平台担保账户,深圳企业收到信息开 始备货。货备好后,以平台名义报关,乌兹别克 斯坦公司看到提单和报关单,把尾款打过来。深 圳企业在平台申请提款,平台审核后把钱转过去。 整个过程透明又高效,第一单做完,两家公司都 竖起了大拇指。
吉尔吉斯斯坦学生诺娜:上合组织 经贸学院里收获多
在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句经典台词: “21 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2020 年,中国跟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额是 2450 亿美元,到了 2024 年,直接涨到了 5125.4 亿美元,4 年时间增长一倍多。这说明啥?上合组 织国家间的贸易正快速发展,这背后离不开人才, 尤其是懂技术、会做生意的人才。
这一背景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 应运而生。它的定位很清楚:给上合组织国家培 养经贸人才,顺便搭个多边经贸合作的平台。说 通俗点,就像是贸易人才的“孵化器”。
那么,这学院咋培养人?
一起来听听诺娜的故事。诺娜来自吉尔吉斯 斯坦,来学院学习一年后,还学会了网络直播和 电子商务。网上带货没多久,就有了不少粉丝。 学院不光教语言,还带着学生到工厂去。一次去 胶州市李哥庄镇的饰品厂参观,诺娜被蝴蝶发夹、 水晶手链等吸引住,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社交平台。结果,她的朋友迪娜秒回:“诺娜,这耳 环给我买一对!”迪娜收到货后,戴着拍了个 TikTok 视频,结果评论区里不少“求链接”的留言。 诺娜开超市的姐姐也打来电话:“咱这里市场就 缺这种货,赶紧谈代理!”诺娜回了趟国,把样 品往姐姐超市一摆,大受欢迎,隔壁珠宝店老板都跑来问进货渠道。 学院不只教学生,还会直接牵线搭桥。
今年 3 月,上合组织经贸学院跟哈萨克斯坦的 Yassa 教育平台合作,办了中哈农业企业研修班, 18 个哈萨克斯坦农业企业老板带着合作意向来了。 研修期间,他们跑去潍坊、烟台,实地看山东的 农业技术和设备。
有个学员家里种了 1500 公顷地,在潍坊看到 那些大型农机时,他眼睛都直了:这些“大家伙” 要是开到我们农场,效率不得起飞?学院二话不 说,立马安排他跟企业代表对接,现场看货谈生意。
上合组织经贸学院 2022 年刚成立,现已办了 305 期培训班,培训超 2.1 万人次,其中上合组织 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员有 3331 人。
它的触角还伸到了海外,在乌兹别克斯坦、 俄罗斯、蒙古国设了 5 个联络中心。跟高校合作 也不含糊,莫斯科国立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等 60 多所中外高校都成了它的伙伴, 搭了个“N(海外高校)+1(经贸学院)+N(国 内高校)”机制。
土耳其商会代表麦霆:不光迷土耳其文化,对中国文化也挺上头
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名字一听就 感觉有点“高大上”,对吧?它可以说是上合示 范区的“门面担当”,整个建筑占地 16.88 万平方 米,里面有众多上合组织国家的元素展示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一脚踏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迷 你的“上合组织国家博览会”,每个国家都有自 己的“小天地”,展示着各自的文化和宝贝。
土耳其馆,“掌柜”的是个叫麦霆(Metin) 的土耳其人,也是我们故事的最后一位主人公。
他是土耳其 Askon 商会在中国的代表,也是 青岛图瀚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的老板。听起来挺“官 方”,但他其实是个接地气的“老外”——在中 国生活了 15 年,一年前才来到上合示范区,接手 了土耳其馆。
为啥跑这里来开馆?
他自己说了:“我看中了上合示范区这个平台, 它能让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和文化交流 更顺畅。”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合组织 10 个成员国经青岛机场出入境的人数达到 16000 多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37.91%。
这说明什么?青岛,尤其是上合示范区,对 这些国家的吸引力在快速往上涨。简单点说,就 是越来越多人想来青岛、来上合示范区逛逛玩玩, 谈谈生意。
走进土耳其馆,满眼是土耳其风情:地毯铺 得像艺术品,食品香得让人流口水,还有那一堆 堆香料,闻着像是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但麦霆最 想推荐给中国朋友的,不是这些,而是土耳其玫 瑰精油。
土耳其玫瑰,传说它起源于中东,数千年前, 在波斯与黎凡特地区已有人栽培。后来,一路开 到了巴尔干半岛和奥斯曼帝国,成为香水界的“扛 把子”。很多大牌香水,没点大马士革玫瑰精油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高端。麦霆研究这玫瑰的历史 文化已经 5 年多,还一直在做玫瑰生意。他认定, 这种带着浓浓土耳其味的产品,中国人肯定会喜 欢。
文化搭台,贸易唱戏。麦霆不光迷土耳其文化, 对中国文化也挺上头,尤其是京剧和中医。他觉 得,文化是两国人民的“心桥”,而贸易就是“桥 上跑的车”。
这种想法,在上合示范区真不是空话。六年来, 这里一直在建设面向其他上合组织国家的商旅文 交流中心,已经办了数百场各种花样的国际活动, 还推动青岛跟俄罗斯莫斯科、吉尔吉斯斯坦比什 凯克等 7 个上合组织国家的 11 个城市签了旅游合 作倡议,文旅这块越做越大。
2024 年 7 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举行, 峰会发表的阿斯塔纳宣言中称:“成员国认为宣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市为 2024 年至 2025 年上 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有利于挖掘本地区旅游合 作潜力,进一步加强文化合作”。这是对青岛, 也是对上合示范区努力的肯定。
到这里,三位主人公的故事,大概就讲完了, 但是属于上合示范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张彬看 来,上合示范区堪称国际公共产品,面向整个上 合组织,链接资源,促进合作。随着上合示范区 国际合作新平台作用的持续释放,越来越多有意 思的人会来到这片沃土,书写新的故事。
(孙源泽 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