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评论家的质疑:以维持日本GDP和确保劳动力为由 “接受移民” 就能解救日本经济吗?
近日,日本经济评论家公开发表了一篇题为““接受外国移民就能解救日本(经济)吗?”的解说,引起经济界的普遍关注。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日本正以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速度发展着少子高龄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劳动力、维持GDP、维持人口,也有考虑接受移民的倾向,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下面由经济评论家冢崎公义进行解说。
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力稀少”时代
由于少子高龄化,日本经济正在迎来真正的“劳动力稀缺”时代。社会上很多人称之为劳动力不足,但“不足”带有否定的语感,所以笔者称之为“稀少”。正如后文所述,劳动力不足远比富余更令人满意。
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力稀少的第一个理由,当然是当代的(日本)人数减少,高龄者的人数增加。第二个理由是,老年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等劳动密集型、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的领域。
少子高龄化今后也会继续发展,如果不接受外国劳动者的话,劳动力将会变得更加稀少。
也有人认为“劳动力不足”本身就很不可思议。如果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一致的情况下决定的,那么这个价格就不会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
如果以“适当的计时薪金”招聘劳动者,应该会有人应聘,而没有人应聘,只能说明以低于适当时薪的时薪招聘“没有人应聘”。也就是说,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工资上涨不足”。
即使宣传“1日元购买钻石”,也不会有人卖,但也不会有人认为这是“钻石不足”。劳动力也是如此。
劳动力稀缺是好事
劳动力稀少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但对于劳动者和日本经济来说却是好事,笔者对此持肯定态度。工人即使失业了也很容易找到下一份工作。正式员工的工资也会有所提高,但钟点工和临时工等非正式员工的时薪也会提高。因为如果不提高时薪,他们很快就会被挖走。比正式员工时薪低的人的时薪提高是可取的吧。
黑心企业也会被迫黑转白。在劳动力过剩的经济中,黑心企业的员工会屈服于“辞职就是失业者”的威胁而忍耐;但在劳动力稀缺的经济中,员工会陆续辞职去找别的工作,所以黑心企业为了阻止员工辞职,不得不将其黑心转白化(不黑)。
如果劳动力变得稀少,让兼职人员洗碗的餐饮店可能会购买自动洗碗机。这样一来,日本餐饮行业的效率就会提高。
打工的人从付不起高时薪、效率低的店转移到付得起时薪、效率高的店,这对日本经济来说也是好事。打工人数减少的店铺经营者很可怜,但必须有人忍耐,所以比起能支付高时薪的有效率的店铺,让付不起时薪的低效率店铺忍耐一下结果也许比想象得更好。
缓解劳动力稀缺的“接纳外国劳工”
至于缓解劳动力稀缺而“接纳外国劳工”,虽然出现了“劳动力不足,所以接受外国劳动力”的倾向,但这也会抵消上述劳动力稀缺带来的可喜影响。劳动力不再稀少的话,失业者找工作就会变得困难,非正式员工的时薪也很难提高,黑心企业也不会变成白面企业。
如果便利店的外国店员消失了,日本人的非正式员工就会以较高的时薪被雇用。这些成本会转嫁到卖价上,所以我们买东西的价格会上涨,但是待遇不如正式员工的人的时薪会上涨,所以正式员工还是忍耐着支付吧。
如果护理人员不够,那就改善护理人员的待遇吧。为此,护理保险费的上涨是必要的,但还是心甘情愿地缴纳。“我讨厌护理保险费的上涨,因为护理是对人有帮助的工作,很有价值,所以即使是低工资也要忍耐着工作”,这种“榨取价值”的说法很难说是正确的。
如果工厂缺乏劳动力,就不要雇用外国人,而是把工厂搬到国外。对于外国人来说,比起在异国他乡工作,在本国的出口工厂工作会更舒适吧。虽然也有“进口增加导致日元贬值”的可能性,但是日元贬值也有好的一面,本来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就不是进口,而是日本人购买海外资产,为了减少进口而引进外国人这样说是不合理的。
以维持GDP和人口为目的的接受移民令人难以理解
有人说“若是人口减少就无法维持日本GDP,所以要不断吸引外国人”,但我认为,重要的不是GDP而是人均GDP。如果人口减少一半,GDP减少一半,就可以维持人均GDP,所以可以维持日本正常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物价高腾。
对于“为了维持1亿人口而接受外国人”的意见,笔者也很难理解。假设让日本人口减少到1000万,而如果容纳9000万的外国人,日本列岛就会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吗?
笔者认为,与其这样,不如让较少的人口使用较为更广阔的岛上国土,从而从兔棚中(居住空间)中解放出来,这样,今后生活在这个岛上的日本人会更幸福吧。
以上是这位经济评论家独树一帜的最新观点。你赞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