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万博与上海世博 时隔15年 参数大汇总
前言: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展览会以来,世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和延续召开并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历届举办的世博会其规模、形式、和会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分不开。本届大阪万博已是第44届,15年前的上海世博是第41届。本期特别推出了“2025大阪关西万博与2010上海世博会”参数等内容的专题特辑,旨在通过参数异同的参照,加深15年前后概念上的回顾和梳理,让时代的印迹更加清晰。
2025大阪关西万博
2025大阪关西万博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大阪举办。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为“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三个副主题:“拯救生命”“赋予生命力量”和“连接生命”。
“拯救生命”重点关注保护生命,涉及改善公共卫生、防灾、与自然和谐共存等理念与措施;“赋能生命力量”旨在提升个人的生活和潜力,包括先进的远程教育、运动、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包括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人类能力;“连接生命”则十分强调参与社区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和谐相处,这些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创造,加强与改善沟通,以及通过科技让社会增“智”。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大阪万博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鼓励参展者展示可持续技术、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的创新实践,旨在激发全球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同时,此次大阪万博会也旨在促进全球合作,激励各国共同塑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
大阪万博会的会徽“生命之光”和吉祥物“脉脉”(英文名:MYAKU-MYAKU),分别象征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可能性和水之都大阪的特色,它们不仅是视觉标识,更是精神上的象征,提醒人们关注生命本质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2025大阪关西万博自开幕到4月25日止,13天入场人数已突破100万8000人(其中志愿者和媒体16万人),日媒报道称,按照原定半年达成2820万人入场计划,每天平均入场人数需达到15万人。2025年的大阪·关西世博会在正式开园首日有超过14万的参观者。
除了人数的统计之外,开幕以来十多天的日子里,本报记者也发现2025大阪万博与2010上海世博的一些相关数据和信息,在列举对比中也印证了鲜明的时代变迁。
首先我们来看看正在举办中的2025大阪万博相关资料和数据:
主题:构想焕发未来生机的社会
副主题:拯救生命、给予生命力量、维系生命延续
概念:打造未来社会的模式
在这里,除了参观展示,还尝试与世界80亿人交换创意共同创造未来社会。
为了解决人类共同的课题,收集尖端技术等世界的智慧,创造新构想的场所。
举办期间: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10月13日(星期一)
日数:184天
举办场所:大阪梦洲
举办目的:
“万博”吸引人和物具有向心力和发信力。
举办万博的意义:
为解决地球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课题,大阪万博成为从世界各地聚集智慧的场所。
1970年在日本和亚洲首次举办的大阪万博会(EXPO’70)成为象征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大活动。
万博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诞生了新的技术和商品。成为生活变得便利的“契机”。比如:电梯(1853年,纽约世博会、电话(1876年费城世博会)、家庭餐厅、无线电话、电动汽车、移动人行道(1970年大阪世博会)。
万博具体激活哪些相关事宜:
最先进的技术等世界的智慧集结,创造出新的创意,扩大国内外投资,通过交流使得创造和创新活性化,地域经济的活性化和中小企业的活性化、传递丰富日本文化的机会。
万博的多彩魅力:
由于日本经济及大阪、关西地区经济的活性化和商业机会的扩大,中小企业的经营强化,预计将达到约2兆日元的经济效果。
主要特征:
梦洲成为一个能感受到大海和天空的国际会场。会场活用了四面环海的位置,设计与世界相连的“海”和“天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设计。
设置圆环状的主动线,为了连接主动线,在离散性地配置展馆和广场,沿袭招徕时开始的“非中心·离散”的理念的同时,创造出象征着“联系在一起”的“圆环”,旨在打造一个链接万物循环的万博。
主体建筑巨型“木环”回廊 (大屋根)由日本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长2000米,直径615米,高12至22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设计灵感来自日本传统木结构工艺“贯” (ぬき),通过柱梁纵横交错的方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建筑创新结合,展现了木材在现代大型建筑中的巨大潜力,以其独特的木结构设计和可持续理念,成为全球建筑界的焦点。“木环”集多功能于一体,宛如一条纽带,巧妙地将世博园区的各个展馆与广场紧密相连,构筑起游客探索园区的主要路径。精心设计的无障碍绿色屋顶被葱郁的绿植与绚烂的花卉覆盖,宛如一座悬浮于空中的花园仙境。整个区域约有5000个照明装置,以不同的方式点亮通道及天花板。屋顶部分的绿化带里设置了约500株带有LED光源的“照明草”。万博会开幕后,从日落到晚上10点闭场,这些装置将持续亮灯,在黄昏、入夜和夜间3个时间段呈现不同亮度和色调,并反映出季节的变化。

环状回廊实现新旧融合,既环保又坚固。所使用的木材从日本国内以及他国采购,需要约2万立方米,最终呈现出柱、梁纵横交错的日式木结构建筑风格。
参加国及构想:
158个国家和25个国际机构为首、企业、市民团体等,从全世界带来了对“生命闪耀的未来社会”的努力,共同描绘SDGs的达成和未来。
大阪万博园区会场面积约155公顷,主要打造以为证实新技术和系统的“未来社会实验场”(People’s Living Lab)为概念的展会场馆。
核心区域“宁静森林”环绕着8个特色展馆,包括海外馆、日本国内馆和联名馆等,展现各国文化与技术,提供真实与虚拟的交融体验。
大阪世博会门票根据观众需求准备了多种方案,不同年龄组及时间阶段的门票价格有所不同,另有一定程度的早期优惠。以成人票为例,一日票价格为6700日元(约314元人民币),而在博览会期间购买则需支付7500日元(约351元人民币)。此外,该届世博会还有开幕票、前期票和夏季通票等多种选择。(本期的各种参数是截止2025年4月30日为止的数据,随着2025大阪关西万博展期日期的推移和进展或有所变动,在此请悉知)
2010上海世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注册类世界博览会。
活动时间:2010年5月1日 至 2010年10月31日
日数:184天
举办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吉祥物:海宝(代表纯净与海洋,提倡环保理念)
参展方数量:240个国家地区组织
投资成本:约450亿人民币
会场面积:5.28平方公里
参观人数:7308.44万人(10-31止)开园前20天的日参观人数平均约为20.45万人,单日入场人数曾突破30万人,成为参观人数人次最多的一届世博会。
开放时间:5.1-10.31日9:00–22:30
各种门票:普通200元,优惠120元(各馆通用)
平日票价普通票160元,优惠票100元,3次票400元,7次票900元(各馆通用),多次门票除指定日外,任选3天或7天入园,1人1票,每天每张多次票仅限入园1次。
使用规则不采用实名制,在 规定参观次数内,可供多人使用。
形象大使:成龙、朗朗、姚明
单日客流:103.28万(10-16)
2010年10月31日晚20时30分许,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闭幕。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
目标:
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
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特点:
此次世博会是自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不仅展示了各国文化和科技成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支持和期待。
主题活动和主题论坛主要问题:
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 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
主要目标:
1、提高公众对 “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3、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
主题呈现:
主题馆
5个主题馆。其中三个左右为邻,形成主题馆群,座落于浦东的中心位置,分别深入解读和表现”城市人”、”城市”和”城市星球”。
概念领域:另外两个主题馆座落于浦西,分别展现”足迹”和”梦想”。”足迹”主题馆即城市文明艺术馆,它将通过建筑、雕塑及绘画艺术品揭示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与城市文明艺术馆紧密联系的是世博会博物馆,它将通过实物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手段让游客亲历1851年以来世博会丰富多彩的历史。”梦想”主题馆将使用改建后的老工业建筑,展示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美好设想,引发人们对于”何为未来”的思考。
主题区:
主题馆(群)周围分别有三个主题区。其中浦东主题馆群中间主题区将以主题地标、雕塑和影像的形式反映出”城市人-城市-城市星球”框架中的理念。
“梦想”主题馆周围的主题区即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受邀参展方将从”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四个方面展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佳案例。参观者会在这里看到基于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建设的一个城市街区,以及若干由老工业建筑改建的展馆,展示来自各国城市的经验和案例。
主题广场:
在浦东主题馆中的主题广场面积为45000平方米。作为世博园区的主要公共区域,这个主题广场利用屏幕、舞台等各种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放松、互动和体验主题的场所。
沿着高架布道,布置”亚洲广场”、”非洲广场”、”美洲广场”、”欧洲广场”、”大洋洲广场”等各大洲的系列文化广场。每个广场都与它们各自大洲的展馆邻近,利用主题构筑物、雕塑以及相关的文化活动体现出丰富的主题元素。
主题设施:
如生态净水设施、雨水收集和再利用设施、太阳能设施、风能发电设施、地热水暖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清能汽车等。这些主题设施不仅保障整个世博会 的高效运行,同时也是主题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游线:
主题游线包括主题轴、高架布道和主题步行道等,它们从空间布局上将各主题区、主题广场和主题设施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网络。主题游线采用特殊的标识、地标、街景、艺术作品、装置、互动设施等诠释并传达世博会的主题内容,使参观者在园区内能随时接收到主题信息。因此主题游线也是主题展示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举办意义:
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举办世博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了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了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上海城市发展:世博会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功能,创造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模式。
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
上海作为举办城市,其发展经验对全国其他城市具有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扩大消费需求:世博会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带动了旅游、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行业的消费需求。
促进就业:
世博会的举办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世博会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示现代服务业:世博会展示了现代服务业的新服务领域、新模式和高附加值特点,对中国现代商业服务品牌建设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与很好的示范效应。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是2010~2011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获奖工程之一。“金、木、水、火、土”五行螺旋状坡行通道,向人们展示地球的资源现状,以大量的数字向人们敲响警钟——我们的地球是脆弱的,她需要我们的保护。
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观光人次最多的一届,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接待旅客7308.5万人次。上海成功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世博会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等。另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