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简报
编者按:本报自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与东京华侨总会获悉,由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与东京华侨总会2025年8月30日联合主办的“台湾产业发展回顾与现状讲座”在东京举行。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来自日本多所高等院校、企业以及华侨组织的代表参加。本次讲座既是“台湾产业研究系列讲座”的首场,也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系列讲座”的开篇。
朱炎教授“台湾经济与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与现状”讲座在东京举行
2025年8月30日,由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与东京华侨总会联合主办的“台湾产业发展回顾与现状讲座”在东京举行。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来自日本多所高等院校、企业以及华侨组织的代表参加。本次讲座既是“台湾产业研究系列讲座”的首场,也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系列讲座”的开篇。
在开幕致辞中,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刘迪表示,80年前,在日华侨华人,包括大量台湾同胞,曾在东京共同庆祝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今天再次在同一地点集会,这不仅是历史的呼应,也承载着现实的意义。东京华侨总会会长钱江丽子感谢侨胞不惧酷暑前来参会,她指出,总会始终以团结侨胞、促进中日友好和推动祖国统一为使命。全日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立水回顾了二战胜利的历史成果,强调台湾结束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是国际法与历史的共同确认。他指出,实现国家统一需要坚定信念、创造条件并设计未来治理模式,本系列讲座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讲座由前拓殖大学教授、现任山梨学院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炎主讲,题为《台湾经济与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与现状》。朱炎教授从台湾整体经济状况谈起,他指出,台湾人口约2300万,GDP总量在中国各省市中位列第十至十一位,人均GDP略高于北京、上海。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台湾能源和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增长迅速,但进入21世纪后增速放缓至3%左右。制造业在台湾经济中比重较大,中小企业活跃,企业家精神浓厚,尤其以电子和半导体产业最为突出。
朱炎教授分析认为,台湾产业结构呈现“非典型”特征。制造业比重在21世纪出现回升,而第三产业一度下降。半导体产业由台积电引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电子与信息产业以电脑、手机代工为主;液晶面板产业曾经领先,但近年来已被大陆和韩国超越;机床与汽车制造具备一定竞争力,但出口规模有限;食品产业方面,旺旺、康师傅等品牌在两岸均有较大影响。他指出,台湾的商业模式以代工为主,研发原创性不足,自主品牌缺失,但在生产线优化和良品率提升方面优势明显。
在两岸经济关系方面,朱炎教授强调,大陆长期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台湾对大陆保持顺差。自1991年以来,台商累计对大陆投资超过2100亿美元,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而大陆对台投资则因政策限制相对有限。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经贸和人员交流达到高峰,但随着政治环境变化和疫情影响,交流有所中断。总体而言,台湾对大陆的依赖度显著高于大陆对台的依赖程度。
朱炎教授还提到,大陆长期给予台湾优惠政策,包括《台胞投资保护法》、31条措施以及ECFA框架下的“早期收获”清单,台湾出口因此受益显著,获利远超大陆。然而,这种单方面让利并未带来台湾社会对大陆的更多认同,反而引发逆向心理。2014年“反服贸运动”后,两岸合作陷入停滞,蔡英文政府上台后更积极推动“新南向政策”,试图引导台商转向东南亚市场。但与此同时,台湾过度依赖半导体产业,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矛盾加剧,经济和社会挑战日益叠加。
在总结中,朱炎教授指出,台湾经济整体保持稳定,但产业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两岸经济合作缺乏政治互信,过去以让利为主的模式效果有限。未来应探索更加平等和可持续的合作方式,才能为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改善提供新路径。
本次讲座由鹿儿岛国际大学康上贤淑教授和山梨学院大学刘曙丽教授主持。主办方表示,作为台湾产业研究系列讲座的首场,未来将以两个月为周期,围绕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不同主题持续展开讨论,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深入了解和交流的平台。
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事务局供 总第21号2025年第12号
202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