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阅兵,这个特殊的日子就要临近,网上9.3大阅兵话题铺天盖地……不由想起了10年前的9月3日,本报社长刘成的亲身经历,与在电视和手机上观看完全不同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一切亲眼见证,晃如昨天……

以下文字根据2015年9月3日大阅兵备忘录整理:2015年9月2日:明天早晨4点起床!早餐在离开酒店前吃掉。
2015年9月3日:凌晨4点半集合(有多辆大巴集合・北京侨办2号车3号车)4点45分发车(如果不按正点达到就不要参加阅兵式了)。
2015年9月3日:清晨5点钟抵达四惠地铁站,步行走到地铁口接受安检。地铁倒车,从前门站下车,在西侧南口安检,走到天安门广场西侧接受安检,按照请柬上标注的分区号找到自己的位置对号入座。每人一步,不得转让。
※(9.3南侧观礼人员注意事项 在此省略)
























………………………………
10年前的2015年9.3大阅兵,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九三阅兵”是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2015)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具有独特纪念意义的年份里,我们的祖国即将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抗战胜利日大阅兵。“9.3”阅兵,是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是对抗战英雄的缅怀,亦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期许。
70多年前,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佻身飞镞,他们足轻戎马的背后谱写的是一曲爱国为民的壮烈悲歌,凝聚的是一个民族身上闪闪发光的高贵精神。他们是祖国留给后世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非但不会随时间而流失,反而会随历史发展而沉淀成精华!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谱上,英雄是最醒目的标识。英雄星光闪耀,浓缩可歌可泣的民族历史;英雄浩气长存,照亮迈向未来的进步征程。在一个国家进步的蓝图里,青少年是最受期待的执笔人。青少年朝气蓬勃,写下浓墨重彩的国家梦想;青少年斗志昂扬,酝酿着最光彩夺目的民族未来。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暗淡的民族。敬畏历史、崇拜英雄,是每个国家对待本国文明最基本的价值底线,也是教育和引到青少年群体铭记历史、崇尚英雄并以此发愤图强的重要途径。
此次阅兵,把时间安排在“9.3抗战胜利纪念日”,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当今青少年教育成长,更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阅兵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在解放军三军将士尤其是首次参加阅兵的抗战老兵方队威武昂扬的军姿面前,广大青少年将再一次感同身受地了解到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所展示出的崇高理想信念,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这一点即使是教科书也没办法如此详实具体地予以展现。对于社会和家长而言,要借助这次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之机,让青少年从中缅怀先烈感受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从抗战历史中领会中华女儿的抗战精神,让所有青少年来一次精神上的“严肃洗礼”。可以肯定地说,此次阅兵对于引导当代青少年学生时时牢记抗战精神,牢记自己肩上的重任,砥砺精神意志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积蓄最重要报国的力量。
一个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精神,民族精神是由每个人的精神凝聚而成的,如果没有人的精神来照亮征途、指引方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纪念抗战胜利,传递的就是抗战精神。抗战胜利作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彻底洗刷了中国屡遭外敌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历史的新起点。
青少年在缅怀英雄的同时,更要明白,虽然抗战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尽,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的事业,伟大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